0571-88063836

企业新闻

loopmaster energy

春暖大地 --“地热人的心更热了”

2017-03-07

----- 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庞忠和教授如何解读

首份地热“十三五”规划出炉

 

1488852975944113pjcA.jpg 

 

        春回大地之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及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告正式发布。作为我国首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十三五”规划,这一消息的发布对地热各界人士而言,比过年还让人兴奋——《规划》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地热能规模推广应用描绘了发展蓝图。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一些具体任务,提出:“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实现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

图片2.png 

2017年3月3日,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2017年第一次交流访问:共商地热能“十三五”规划下,陆特能源2017年科研发展大计
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核心成员左起分别为:龚宇烈、徐佩芬、庞忠和、石磊、汪集暘、代伯清、马伟斌、孔彦龙、金建、魏健

首份地热能“十三五”规划于地热产、学、研各界意味着什么?它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十三五”时期内能否完成既定目标?《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庞教授也是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的核心专家之一。我们且看庞教授如何解答:
(以下文字采编转自《中国科学报》)

规划》出台鼓舞人心 发电指标有导向

《中国科学报》:作为地热科学领域的“老兵”,你认为《规划》提出的这几个具体目标是否客观、理性?考虑到我国目前地热发电装机总量还不到30MW、目前地热能年利用量仅约2000万吨标煤的现实情况,实现难度大不大?
  庞忠和: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首份“十三五”规划,《规划》对于地热事业的发展推动作用是非常强的,制定的指标适当高一点也属正常——这其中有鼓励发展的含义。地热界普遍对《规划》反映很好,大家做好地热事业的信心大大增强,包括以前做其他能源的企业也纷纷转向地热,地热人的心更热了。基于这一情况,指标实现可能性多了很多。
  具体到指标实现的可能性评估,我的观点是,京津冀的目标(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是最可能实现的,其次全国供暖的目标(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也是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走在世界前列,地热直接利用居于世界首位,可谓基础不错;其次国家层面有很好的示范工程,模式可复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需求非常迫切。整个华北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有着迫切的清洁能源替代需求。所以说,京津冀、大华北地热资源条件好,又有迫切需求,这决定了这几个目标是最可能实现的。

  《中国科学报》:哪些目标是不容易实现的?

       庞忠和:最不容易实现的是地热发电的指标。目前我国地热发电只有25MW多一点的装机容量,未来增长主要依靠喜马拉雅地热带,且近期内发展很快也不是很现实。简言之,目前我国已经勘探好可以用来直接地热发电的热田总算下来也不够500MW的装机容量。
  原因就在于勘探还没有跟上。而且,从国外经验来讲,水热型地热发电的周期一般要8~10年,意即在一个新的地区从开始勘探,到装机、电力输出的那一刻,需要8~10年。就算整个过程所有因素都调整到最佳,也难以在5年内实现。不过这个目标是有政策导向性作用的,也非常必要。

       《中国科学报》:因地制宜布局 勘探是工作之重

       《中国科学报》:《规划》还提出了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几个宏观(重点)任务,如“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区(田)及浅层地热能、干热岩开发区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积极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在京津冀鲁豫和青藏高原及毗邻区集中规划,统一开发”“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利用”等。请你解读一下这几个任务背后的深意。
  庞忠和:这些任务有些产业布局的含义,突出了国家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因地制宜”的大方针,即需结合地方的地热资源的条件来布局。
  比如“大力推广浅层地热利用”,浅层地热是到处都有的,需要完成的总指标里,浅层地热恐怕要占到一半,这个只需扩大规模,能利用的地方用起来。而“积极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一条,则强调“条件好的地方优先用”。这里要注意“统一开发”很关键。这种开发方式对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是有好处的。
  比如,以前地热开发是各自为政,结果是隔着围墙可能就有两口井,相互抢水、抢资源,这是不统一带来的问题。从长远利益来看,统一开发强调合理布局的问题,实现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科学报》:从排序来看,《规划》对各类型地热资源的勘探和评估工作很是看重。

       庞忠和:从勘探来讲,是我国仍需要探索的领域。当前中深层水热型勘探技术比较成熟,但深部地热的勘探难度更大。《规划》中强调地热利用要选择有利地区,什么意思呢?地热是哪儿都有的,只要钻井足够深、温度就可以提高,但这不一定经济。商业化开发要顾及成本。有利地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钻井浅、温度高;二是储层好。有了这两点基本上可以判断哪些地方更有利。这些都是地下勘察和评估的部分。对于地热能开发利用来讲,这是投入比较大的一个工作,也是基础工作、重点工作。

    《中国科学报》: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 看好地热的清洁替代

    《中国科学报》:刚才提到,作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首份“十三五”规划,地热产业界备受鼓舞,那么它给地热基础领域带来哪些机遇?
  庞忠和:当一个产业规模扩张之时,技术必然向深度、广度进军,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此一来,很多基础工作就可以做了。比如直接利用中的热泵设备、发电中发电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自主研发会得到加强。现阶段许多水热型供暖设备都国产化了,但少量大功率的热泵机组仍是进口的。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名地热界老兵,你最感兴趣这份规划中哪些内容?

      庞忠和:我最关注地热能在京津冀、大华北应对雾霾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底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清洁能源替代,地热能相对用电和燃气而言是更好的选择。地热能是完全清洁的能源,而且是连续能源,特别适合替代冬季供暖的散烧煤。我建议京津冀鲁豫甚至大华北地区,一盘棋统筹雾霾治理问题。其他地方有污染排放,北京不可能独善其身。目前,地热能的贡献还不明显,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未来好好开发利用,地热能的贡献一定非常显著。

      《中国科学报》:结合我国地热资源的家底,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可以保证地热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多大比例?

       庞忠和:清洁能源有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到2020年,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达到15%。目前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差3%,地热能对应着3%的贡献可能就有1/3。我相信随着几种清洁能源的不断开发,15%这个比例会变得更大。(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02-23 第5版 )

 

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


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成立于2016年6月16日,是陆特能源持续发展的引擎,致力于创造前瞻性的绿色技术和产品,为公司开拓新能源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出台后,陆特能源将不断发挥陆特能源院士工作站的科技和专业优势,在“一带一路”的新征途中,领航起飞。

 

图片3.png 

 


X 微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